2019年是充滿感謝的一年。成立Krachreading以來讓我認識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,也謝謝所有合作過的編輯,總是推薦我各種好書,讓我接觸到不同領域。其中令我意想不到的是,因此和出版社工作的高中同學重逢,人生就是這樣充滿驚喜。
《皮囊之下:15則與身體對話之旅》| 衛爾康收藏館
「只有這副軀體得以留駐我們的想望、我們的悲傷和我們的喜悅。當我們心碎了,心就藏在胸骨之下、偎依在包膜之中、跳動著抑揚的旋律。在我們的骨頭裡,大多數是我們對他人擁抱的想念….」
《起源》Origin | 丹‧布朗
我們從哪裡來?我們要往哪裡去?⠀丹布朗的《起源》圍繞著這兩個大問題,也是自古至今的大哉問,或許可以從「宗教」或「神話」去找尋答案,只是逐漸禁不起世人的質問、科學的考驗。
《我與貍奴不出門》| 黃麗群
在書友間看到許多《我與貍奴不出門》的書評,非常吸引人,果然此書並沒有讓我失望。近些日子以來喜歡的書,作者大多有著編輯背景,例如:謝子凡、李維菁,再到本書的作者黃麗群。她們都有著對生活極為細膩的觀察,並且將一般人的感受,用著精準的筆法寫出來。
書裡談得大多是小事,有她的閱讀心得、有觀影評鑑、有生活觀察,在形容事物上具有獨到之處。
《朋友之間》Between Friends | 艾默思.奧茲
基布茲Kibbutz(即集體農場,類似人民公社)是以色列在建國前面臨各種內憂外患的產物,是追求烏托邦社會的具體實踐。基布茲提倡每個人生而平等,孩子出生由組織撫養、在公共食堂用餐、職涯方向由人民決議……等。
《我和我追逐的垃圾車》| 謝子凡
書名取自同名篇章〈我和我追逐的垃圾車〉,此篇寫盡職場菜鳥的辛酸,當工作壓縮到生活品質,連準時倒垃圾都變成奢求,那麼工作的目的到底是什麼?
父親驟然過世,讓生活起了變化,謝子凡似乎擅長這樣的筆觸,在一連串的描述後,突如其來的轉捩點,重新檢視失序的生活。因此當她得以倒垃圾的瞬間,不僅環境得到了「救贖」,身心靈亦是,她幾乎要雙手合十感謝。